济宁市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简介
济宁市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,脱胎于2008年中国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(2013年设立的)孔孟之乡直属分会,注册于习总书记视察曲阜之际的2014年初,是孔孟之乡范围内唯一一家冠以“孔子”的市级文化教育行业类协会。本会立足于邹鲁圣地、孔孟之乡,以搭建传统文化交流、合作、弘扬、创新“文创”服务的文化类资源平台为己任,通过统筹规划、聚集各类优秀服务资源和智力机构,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的文旅、文创、文教产品+相关产业(研、产、教、授、学、商)服务链,形成对上争取文化创新项目策划中心、中介服务中外文旅产业、多方受益集合发展的格局。
本促进会是济宁文旅、文教领域第一个文化事业成果孵化与资源对接的合作平台。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,接受市文化和旅游局的业务指导和民政局的管理监督。
一、协会设立的宗旨:
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,坚定文化自信。遵守宪法、法律、法规和国家政策,遵守社会道德风尚。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,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传播孔孟智慧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、研究阐发、教育普及、创新发展、传播交流等方面全面推进,为我国建立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、美丽的社会服务。
本会为全国各地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仁人志士及各类机构,在孔孟之乡作为平台的转化、产业化、接地气的传播、促进做好高端对接。
因此,聚拢了一批有实力各行业的学术、设计、文化类专家队伍,在孔孟之乡进行传统文化落地、践行、链接“最后一公里”最接地气的实操型团队。
二、本会的业务范围:
(一)编辑、整理各种儒家思想的书籍、文章,拍摄相关的电影、电视片、纪录片。
(二)以弘扬孔子思想为主导开展展览、对话、论坛、演出活动。积极参与各行业的“文化育人”、“文化改造”、“文化扶贫”、“文化设计”、“文化振兴”等活动。
(三)举办儒学学术论坛、讲座、培训,用各种形式在社会上推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道德。
(四)组织本会人员参加有关孔子传统文化的研讨与推广活动,广交朋友,促进中外文化交流。
(五)创作发行各种儒学文化创意类产品,增强孔孟之乡的知名度。
(六)地方文献整理、文化挖掘、田野调查及礼乐文化培育、展演,为孔孟之乡、礼仪之邦做出积极贡献。
(七)完成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。
三、近年来主要工作:
1、从地方文献整理到《邹鲁礼乐》策划、撰稿,目前该片已于2019年4月开始,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,2020年荣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。用文化支撑演绎,以文化纪录片破局传统文化难以落地的困局,以提升人们欣赏品味、格局。在礼乐挖掘方面,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以古代律吕方式进行雅乐、燕乐谱曲配器、演绎指导的专家型团队。
2、历史文化挖掘:以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对北方农村村落进行历史文化田野调查,文献梳理。
3、邹鲁文化城市现象研究。
4、文居融合的历史及现有成果。文化创意,设计。乡村振兴(文化振兴)的文化设计。
四、打破了以“读经”“诠释经典”为主的传统文化培训僵局。因材施教——形成了以客户为需求导向的,传统文化核心培训课程系统及专家教授队伍。
五、协会专家可以为企业做文化策划、企业文化设计、培训。
文化旅游项目的全域整体规划顾问。健康文化及产业引领,我们的专家团队目前能够挖掘出用音乐养生的五音五脏配伍音乐。
六、近年本会文化成果简介:
1、传统文化培训:
受政府委托,本会为济宁市内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“互联网+体验式传统文化培训”。
2、文献整理及文化挖掘:
孔孟之乡既是“文化发祥圣地”,又以礼乐传承闻名于世。本会近年来集中社科机构专家学者,尤其是充分利用本会会员优势,与“浙江大学跨文化研究所”、“山东大学儒学高等学院”“北京大学音乐研究所”、“曲师大音乐学院”专家学者探讨交流合作,陆续购进《文渊阁四库全书》等文献资料,整理出来近600万字的文史资料。其中重点整理出了系统的“礼乐文献”资料——宋徽宗时期的《政和五礼新仪》,其中详细记载了由宋徽宗亲自审定的宋代的、历史上首次祭祀“孔子、孟子、颜子、曾子”的“仪程及乐章、服饰”。2014年邹城市政府根据我会挖掘的成果首次在建国后冬至祭祀孟子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。本会相继在其他地方进行了礼乐文化输出——为浙江万姓祭祖大典、湖北祭祀曹娥、在浏阳文庙祭祀孔子等活动。
根据本会挖掘的资料,本会还相继为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创意及文化定位、以传统文化为企业进行文化指导。
本会会员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各类文本“辞赋、祭文、骈体”类创作。为近年来各地文化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创作型服务。